小米作为一家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为其进军汽车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小米在智能生态系统的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将智能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一家新的财产保险公司悄然诞生!9月27日,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发集团”)发布招聘公告,宣布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东吴财险”)获批筹建,计划招聘副总经理等31个岗位。
据业内消息,东吴财险的筹建或与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心财险”)有关。这或许意味着,曾经多次增资无果的安心财险或也迎来终局……
东吴财险筹建中
招聘公告显示,东吴财险是经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总部设在苏州。也就是说,目前东吴财险已经获批筹建。
虽然目前尚未有东吴财险的工商登记信息,但根据招聘公告发布方来看,苏州国发集团很有可能是东吴财险的未来股东之一。
巧合的是,半年前,也就是3月,安心财险的机构住所发生变更,由“北京市延庆区妫水北街5号院3号楼501、502、503室”变更为“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南天成路55号相融大厦13F南半层1306室”。当时,市场便猜测安心财险或迎来苏州国资入主。市场亦有消息称,安心财险将更名为东吴财险。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苏州国资并未采取直接更名的方式,而是新设立了一家财产险公司,未来或承接安心财险相关业务。
对于业内来说,这样的风险处置手段并不陌生,恒大人寿、天安财险等都是使用的类似手段进行风险处置。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告诉记者,在保险机构的风险处置中,采取“新设机构+承接业务”的方式是近年来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往往是针对那些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在市场上寻找到直接接盘者的保险公司。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增资和更名,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对于如此“化险”的优势,李文中分析,首先,新设机构承接问题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有效地隔离风险,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持保险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原公司破产清算导致风险传递而引起金融市场波动,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其次,这种方式可以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通过新机构的建立,可以确保保险合同的履行不会因为原保险公司的风险问题而受到影响。同时,新机构可以在监管的指导下,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从而减少未来出现类似问题的可能性。此外,这种方式让原公司的股东和出资人对保险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承担应有的责任,也警醒市场上的其他保险机构稳健经营,避免赌博式经营而最终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救火队长”地方国资
不仅仅是苏州国资,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问题险企或潜在问题险企的风险处置中,越来越多地方国资充当“救火队长”。
近两年,长江财险增资、三峡人寿增资、信泰人寿增资等,均是地方国资发挥主要作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布局金融,地方国企获取和增持金融股权,是必然举措。正如李文中分析,国有资本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对风险保险机构进行处置以维护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国有资本本身就肩负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理应积极参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一是地方国资通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资源,能够迅速为问题险企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和金融环境有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带来业务支持。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其中提到,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风险处置属地责任,强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协同推进风险处置。
安心财险的坠落
安心财险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2.85亿元,与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同是当时首批获得牌照的互联网财险公司。
从股东构成来看,中诚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074%,北京玺萌置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通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是第二和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1.67%和11.28%。安心财险的法定代表人为韩刚。
虽然名为“安心”,但安心财险过往的经历似乎不太“安心”。在互联网保险刚刚发展之时,手握互联网财险牌照的安心财险曾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安心财险也一路高歌猛进凭借自身牌照优势狂揽保费。但转折点来自其涉足了信保业务,2017年,安心财险与米缸金融达成履约保证保险方面的合作。一年之后的2018年8月,米缸金融出现大面积逾期,安心财险的赔付压力骤然升高,两个公司一度相互推诿“扯皮”。赔付压力之下,一系列连锁反应将安心财险带到了“悬崖边”。
尽管安心财险曾多次试图通过增资改善状况,但最终未能成功,甚至在产权交易所尝试出售股权也无疾而终。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安心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溢额均为-9.6亿元,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884.85%。这样的偿付能力水平令人唏嘘。
安心财险也直言,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值,公司已被责令暂停接受车险新业务,作为战略险种的短期健康险也已无法经营,公司业务发展目前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估,公司存在一定战略风险。公司正积极推进增资工作进展,暂未能如期恢复偿付能力水平,业务停滞状态仍将延续。
实际上,业内在信保业务方面“栽跟头”的财险公司不在少数,既有市场前三的头部财险公司因信保业务产生大额亏损,也有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因“踩雷”信保濒临绝境。
预防大于补救
一次一次的事件都在警醒行业,保险业是风险高度聚集的行业,相关风险防范难度大,相较于风险暴露后的补救,预防更为重要。
李文中也认为,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经营中风险暴露而被处置,说明保险公司有时也不保险,加强保险监管,防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非常重要。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已公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共有12家偿付能力未达标。
谈及保险业预防风险的举措,江瀚表示,保险行业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其次,保险公司应注重业务模式的创新和优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或市场。通过多元化发展,降低业务集中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李文中建议,保险公司需增强信息透明度,让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能够清晰地知道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风险水平。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前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加强产品与业务审查,特别是对那些依法应当审核的保险产品,在产品设计时就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保证业务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还要做好保险公司风险评估,在日常监测之外,监管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定期做好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
从监管角度来说,正在织密防护网,防范金融风险。今年,监管出台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其中提到,加强人身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风险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线上炒股放大平台,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风险大、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险机构,收缴金融许可证,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